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“款识"又称"铭文”,本指古代钟、鼎等青铜器上铸、刻的文字,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器物制作的时间、地点、工匠姓名、作坊名称等的文字。 明清时期是我国陶瓷各种款识发展、成熟、完备的时期。这时期的“款识"才真正能为研究、鉴定提供比较重要的作用,所以历来受学者们重视。 纪年款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,在款识中占有较大比例,可分为三种:第一种为年款,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...
器型是指器物的口部、颈部、肩部、腹部、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。能够对瓷器每一部位的结构形式掌握和分析到位,对于判断其烧造的时代和窑口的鉴定有很大帮助。那么就先从瓷器器型的常用术语开始,让大家了解一下陶瓷(器)各部位的不同形式。 陶瓷器的口部形式 口沿:陶瓷容器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。口沿的形状和成型工艺,是鉴定器物时代及烧造地点的依据之一。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状各异,如碗有敞口...
釉里红 瓷器釉色之一,属高温颜色釉器种,首创于元代。因以铜为呈色剂的釉(含铜0.3%0.5%)施于坯体,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,故又称“铜红釉”,是我国颜色釉中的名贵品种。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挥发,对窑室烧成气氛非常敏感,烧成技术不易掌握,故而初创阶段红釉呈色不够纯正,发色暗红。明初烧成永乐“鲜红”与宣德“宝石红”名贵品种,质料细腻、红而深沉、釉汁莹厚,器口一周洁白宛如玉带,为后人所重,有...
纹饰是指陶瓷表面的纹样,它可以是用划、刻、贴、印、绘画等方法来完成。纹饰有简有繁,随陶瓷工艺进步以及人们的信仰、喜好、时尚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变迁。纹饰的原始功能是美化陶瓷器和表达人们的信仰及情趣。但从鉴定的角度看,它们往往起着协助断代的参考作用。因此熟识某个朝代陶瓷纹饰的特微, 或者某种纹饰的起源、发展及消失的年代是古陶瓷爱好者应具备的知识。它们与对陶瓷胎、釉、器形等的认知一起成为古陶瓷断代的重...
釉彩是一种彩色陶瓷,是由色料和助溶剂混合后烧制而成。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碗、盘、盆中有许多都是釉彩。 釉彩知识 彩绘 用特制的彩料,在瓷器上绘制图案、纹饰和画面,以增加器物的美感,提高其艺术价值,这一工艺过程,称为“彩绘”。彩绘瓷器的出现,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明清两代,为我国彩绘瓷器的大发展时期。 釉上彩 釉上彩,系在已烧好的瓷器...
在古玩界,对一些古瓷彩釉上以及釉边出现的类似蚌壳内侧的珠光样的光晕,称做“蛤蜊光”。 尤其是明万历年间的“红、黄、绿三色的“大明彩”,不仅在彩釉上能见到这种光彩夺目的“蛤蜊光”,有时连牙白色的底釉上,也有这种令人目迷神移的光晕闪现。由于这种光晕显得珠光宝气,因此也有人把它称做“蛤蜊珠光”。 到了清初,黄、绿、蓝等釉色以及此类釉色的边缘部分,也常常可以看见这种正视难看见,侧视则...
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,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: 练泥:将陶瓷的原料——高岭土、瓷石经过磨洗、除杂揉匀后调和成为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。 制坯:将调质的瓷泥经过模具等制成所须要的瓷器的外形,将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,用刀旋削表面,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。最后在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(铁、骨、木等材料)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。 上釉: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。圆口瓷器(指通...
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,经过手捏、轮制、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,在800—1000℃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,坯体不透明,有微孔,具有吸水性,叩之声音不清。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,白色或有色,无釉或有釉。品种有灰陶、红陶、白陶、彩陶和黑陶等。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—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,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。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,在中国陶器的产生...
瓷器的胎 瓷器主要由胎、釉及彩构成。瓷之美丽关键在于胎。胎是瓷器的体,瓷器未烧前称坯,在景德镇窑业中有做坯(成型)、印坯(正型)、利坯(修整)和挖坯(挖底足)等名称,坯烧成后就是胎。胎土由氧化硅、氧化铝、三氧化二铝、三氧化二铁等主要化学成分组成,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钙(主要是氧化钙)、钠(主要是氧化钠)和镁(氧化镁)。 瓷胎。凡普通之瓷器均属瓷胎,撷瓷粉之精液澄清,融成泥浆,以成胚...
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繁荣,使国人逐渐注重了各种收藏,特别是和田玉的收藏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但由于和田玉资源有限,再加上前些年的无序开采,导致现在和田玉的产量逐年减少。 和田玉出产于新疆河阗玉龙喀什河(白玉河)、喀卡喀什河(墨玉河)。2007年的时候,我去和田,亲眼见到几千台挖掘机在河床里不停的挖掘,黑压压的人群蹲在挖掘机挖出来的砂石中翻找着,场面十分壮观,令人震撼。据悉仅这四、五年的开采...
我们了解了和田玉的基本特征和天然本色,也知道了和田玉的这种特质源自哪里,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紧紧围绕和田玉的七大特征,千方百计地调动我们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,淋漓尽致地展现和田玉的天然美感和艺术价值。结合我近40年的玉雕经历和实践,我认为和田玉雕创作应当遵循“三·七”定律和“五大要素”,可作为当下玉雕创作的一种尝试,供同行斧正、参考。 “三·七”定律着重于玉雕设计上的考量,即:“三分形似,七...
龙乃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,亦乃万兽之首。传说虎须鬣尾,身长若蛇,有鳞若鱼,有角仿鹿,有爪似龙鹰,能走,亦能飞,能倒水,能大能小,能隐能现,能翻江倒海,吞风吐雾,兴云降雨。 从历史记载、故事传说中可见;最初的“龙”并非虚拟的动物,而是行动迅速,能够作为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各种动物。历史发展过程中,由于记载不连续、传说无证物,人们无从求证究竟有哪些动物被称为“龙”,只好把多种动物综合为一...
唐代和平昌盛、国泰民安,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特殊、最少约束的一个时期,是思想文化开放型的杜会,善于和敢于向外来的优秀文化学习与借鉴,并将它吸纳融合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。玉器一改以往的古风古貌,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,以全新的面貌出现,颇具浪漫主义色彩,显示山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格,为中华玉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,促进了玉器的创新和发展。 首创的玉带銙服饰玉器 中国古代衣着特点...
玉器雕刻和一般的雕刻有很大的不同点:材料的稀有与珍贵,再有就是雕刻上的不可随意性。毕竟,玉雕是先有材料,后有创作形体的,就是说人们往往是根据一块玉材的形体、颜色、硬度去联想创作形体的,这有点像南齐的谢赫在《古画品录》中说的“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”。 现代意义上的雕塑是移植过来的,作为国家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,与传统意义上的牙、骨、玉雕一直是并行发展的。解放初,这种现象被人为的改观了,美协、...
如同玉雕艺术一样,书法艺术也是我国的国粹,玉器的起源早于书法,然而玉器上出现书法,也是玉雕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程。玉器与书法的历史无法完全重叠,他们是两个独立而巨大的文化体系,而书法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。从艺术角度来观摩,他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,传承着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。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。我们的古人在创造文字的时候,就倾注了他们的心血、灵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